首頁 > 公文范文 > 高職服裝工藝專業(yè)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12-01 10:45: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職服裝工藝專業(yè)思政教育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1服裝工藝課程的思政元素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是用先進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通過組織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一個有效創(chuàng)新,對培養(yǎng)學生樹立積極上進、愛國敬業(yè)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的意義。服裝專業(yè)課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精心選擇合適的思政材料,確立恰當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思政知識的學習,因事而化、柔性融合課程思政。服裝工藝課程是服裝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所涉及的思政內容包括:了解國際、國內行業(yè)標準及運作規(guī)范,與時俱進,具有質量意識、產品意識、安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綜合提高應用型人才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敬業(y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傳承精神貫穿整個課程。
2服裝工藝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情況
為了實現課程思政與工藝課程的充分結合,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理論與實踐共同成長的同時推進課程思政,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層層滲透課程思政,把握課程的重點與思政之間的關鍵點。
2.1課堂教學導入
先建立在線課程:選擇在線課程平臺,建立課程,課程設置里面有教師親講服裝制圖與工業(yè)制版的視頻。要求學生課前觀看預習,可以結合推薦教材,并且做出工業(yè)紙樣,上課老師只做檢查與糾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黑板畫紙樣,學生下面記筆記,效率很低浪費很多時間。高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可以自學樣板制圖,開設線上課程等于讓學生自己自學了制版,提高了自學能力,有疑問的話帶著問題直接課堂上解決,節(jié)約課堂的時間,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立裁課程之前讓學生收集與整理大品牌時裝近兩年的發(fā)布會作品,并從版型與工藝的角度分析其特點與風格,并找出自己覺得不容易用平面制圖來制版的4~5個款式,做成PPT,上課時每人進行匯報討論,并選出最感興趣的兩款進行立裁分析制作,在此基礎上做出二次創(chuàng)作分數更高。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更讓他們感到制版不是那么枯燥,從感興趣的款式入手,探究性的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甚至于創(chuàng)造出原創(chuàng)的版型,有了學習成就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習能力得到提升[1]。
2.2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2.2.1樣板課程:“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教學的本質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制版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理念、知識、技能,最終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思辨能力與批判精神。制版課程中穿插立裁課程,是對學生整體制版能力的提升。經典款式服裝一直是平面制版,學生的思路局限在二維平面很難有突破,用穿插的立裁課程來提升他們的結構設計思路,讓學生體會從抽象(二維平面制版)到具象(三維立體造型),再從具象回歸平面(最終的樣板制圖)這一過程,能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認識到服裝設計不局限于面料色彩圖案,還有結構的設計。
2.2.2服裝工藝制作:遞進任務驅動模式+信息化教學+周期階段性過程檢查課程的服裝工藝教學以服裝企業(yè)車間生產流程為依據,對教學流程進行優(yōu)化調整,將生產流程節(jié)點轉化為教學任務點及檢查點,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示范時,直播平臺與理實化一體設備同時錄播,以便學生反復觀看,提高學習質量。教學中,引入并遵從紡織服裝行業(yè)標準及運作規(guī)范,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與職業(yè)操守。課程在實施中先布置課前任務,發(fā)布線上課程的資源,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主動去學習,獨立完成任務,再在課堂上通過老師檢查,發(fā)現不足、糾正作業(yè),學習提高。傳統被動灌輸知識的環(huán)節(jié)被自學取代,最后在課后進一步改進完善自己的作業(yè),完成任務。對于教師而言,可以檢驗學生前序課程的掌握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動態(tài)調整教學側重點,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在學生評價方面也從單純評價學生最終學習成果改為評價學生的能力增長[2]。
3服裝工藝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
3.1知識目標
(1)掌握服裝工業(yè)樣板的行業(yè)標準與要求,了解服裝面料的性能與市場的流行趨勢,可以根據款式來選擇合適的面料。(2)了解服裝工藝的企業(yè)質檢要求與生產工藝流程。(3)掌握服裝的立裁手法,做到平面結構與立體構成的結合,通過立裁可以創(chuàng)造出原創(chuàng)獨立的版型,體會到結構設計的精髓。
3.2能力目標
(1)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2)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性地、平面與立體相結合解決版型問題的能力。(3)能夠通過市場調研,整理信息,發(fā)現流行元素,選擇恰當面料的能力。
3.3素質目標
(1)了解國際、國內紡織服裝行業(yè)標準及運作規(guī)范,具有質量意識、產品意識、安全意識。(2)具有耐心、細致的工匠精神與傳承精神。(3)提高藝術鑒賞力與審美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
4服裝工藝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服裝工藝是服裝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教學內容圍繞生產實際,以企業(yè)標準為依據,主要包括經典男女裝款式服裝的工業(yè)樣板制作,服裝的工藝制作,服裝樣板的結構變化設計與創(chuàng)新等內容。教學形式以學生實訓為主,大量的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工藝基礎,可以靈活運用紙樣設計,為畢業(yè)設計及實習工作做好準備。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帶著學生,老師做一步學生跟著做一步,這樣的教法不是不好,自覺性高的同學會學的很扎實,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由于課時的限制,老師的示范次數有限,大部分同學看不清楚或者看了記不住,時間久了進度就會落后,工藝制作沒有成就感就談不上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厭學。很多同學設計課程分數很高,畫畫很好,但一上工藝課就發(fā)怵,成績上不去。所以,服裝工藝課程必須進行教學改革,采取創(chuàng)新方案?,F以其中四節(jié)課為例來說明[3]。第一節(jié)課,檢查上周的作業(yè)任務,同學們必須課下全部做到前衣身完成,大袋、手巾袋實物完成。嚴格按照質檢的標準,太差的話要重做或者拆了修改。并給出上周階段性的評估成績與點評。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取消階段性成績(即個人進步成績,一周完不成任務就扣5分,扣完為止),并予以批評。第二節(jié)課開始,教師先做示范,同時開啟理實一體化設備投屏,與平臺直播。學生不用像以往那樣圍著老師看,在自己的機位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四節(jié),老師做完示范后,學生可以看著直播回放自己操作實踐,有問題隨時問老師,老師起到監(jiān)督解疑的作用。課程結束后,布置下回上課要檢查的任務,每人關機、拔熨斗電源(班長檢查)、收拾自己做的衣服作業(yè),帶走自己的碎布垃圾等,值日生再統一打掃消殺機房。如果課堂上衣服做不完的同學,課下也可上機,自己看著視頻回放學習,保證階段檢查之前任務完成。工藝制作課程一般4節(jié)課才是一個完整的課程設計單元。工藝課程相比設計課程更加需要耐心與毅力,內容沒有那么有趣和豐富,因為技能的訓練本來就是枯燥與單一,嚴格的要求下更需要毅力。正因如此鍛煉了學生的細心、耐心、提升了意志力與自控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必須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只有這樣才可能完成學習任務,才可能提升整體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敬業(y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的內在支撐,也是職業(yè)教育立德樹人的特征和靈魂。
5服裝工藝課程思政改革的評價與成效
5.1工藝課程評價標準的改革
服裝工藝課程應采用因人而異的新的評價標準,摒棄只看結果打分的傳統評分標準,充分尊重每個學生起始點差異的客觀存在,激勵每一位學生取得長足成長,個人成長分值較高,教師判定成績注重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結果。并且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善于聽取他人建議加入分值,意在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參與精神、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客觀的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的能力。作品按照企業(yè)質檢標準來評價,總分100。(1)服裝工業(yè)樣板制作(10分)。(2)服裝樣衣制作(60分),包括:①規(guī)格尺寸符合設計要求(5分)。②翻領、駁領、串口均要求對稱、平服、順直、領翹適宜、領口不倒吐(15分)。③兩袖山圓順,吃勢均勻,前后適宜;兩袖長短一致,袖口大小一致,袖開衩倒向正確、大小一致,袖口扣位左右一致(10分)。④各省縫、省尖、側縫、袖縫、背縫、肩縫順直、平服(5分)。⑤左、右門襟長短一致,下擺圓角左右對稱、圓順、扣位高低對齊(5分)。⑥胸部挺括、表、里袋袋位正確,袋蓋窩勢適宜,嵌線端直、平服(10分)。⑦里料、掛面及各部位松緊適宜、平服(5分)。⑧各部位熨燙平服,無亮光、燙跡、折痕,無油污、水漬,面里無線丁、線頭(5分)。(3)立裁作品(15分),包括:①款式設計有新意,能在原有舊款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5分)。②結構設計合理,立裁樣衣制作有一定的可穿性,可直接試穿(5分)。③樣衣制作完整、熨燙平服、無污漬燙黃之處、布針整齊規(guī)范(5分)。(4)工藝研究手冊(5分)。(5)個人進步分值(10分)。
5.2課程成效
課程改革后,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服裝工藝制作能力、設計能力都得到了質的提升,進一步理解了行業(yè)規(guī)范與工匠精神;學生對服裝工藝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制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結構設計有了興趣,并有了繼續(xù)學習與獨立研究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
6服裝工藝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計劃
6.1存在問題
近些年來課程思政一直是高校職業(yè)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多樣化的課程設計得到了學生、教師以及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近些年來,高職課程思政多從課程內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為基準點,在觀念和思路方向的創(chuàng)新相對較少,所以仍然具有一定拓展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同時,在服裝工藝課程基礎上的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其一是服裝設計制作主題開發(fā)難度較大的問題,服裝設計教學不能只靠虛擬主題,這樣沒有真實感,學生畢業(yè)后與企業(yè)的磨合期會延長,無法融進社會;其二是信息化設備的應用不到位,不夠普及,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教學改革有待推廣。
6.2改革計劃
首先,多設計跨學科跨專業(yè)的服裝設計制作主題,重點構建“素質育化與專業(yè)教學”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體系,需要拓展主題設立思路,做到校企合作,推進多樣化的主題課堂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計劃在下一階段,將主題進一步做細,積極聯系企業(yè)合作,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師資力量、設備設施和經費,推進精準化課程思政設計技術與設計素養(yǎng)的融合,形成與專業(yè)課程體系相融合的素質育化課程體系,著力從思想、職業(yè)、文化、科技等方面,通過引導、浸潤等柔性方式,潛移默化地塑造大學生的文化品格、專業(yè)風格、職業(yè)素養(yǎng)及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促使學生更多關注本專業(yè)領域之外的發(fā)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和高科技服裝企業(yè)的合作,多安排企業(yè)觀摩與實習,將前沿資訊和技能帶進教室,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其次,進一步推廣教學網絡平臺和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7結語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如何充分利用專業(yè)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問題。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專業(yè)培養(yǎng),結合適當的教學主題,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服裝工藝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潛移默化的專業(yè)課隱性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顯性思政相結合,共同構建包涵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育人格局。同時,課程思政與信息化教學改革柔性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并理解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宋明霞.《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融合與實踐[J].山東紡織經濟,2020(06):44-46.
[2]劉洪波.淺析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20(02):17-20.
[3]楊國斌,龍明忠.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5-17.
作者:戴珊珊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