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01:01: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哲學核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英文名稱: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主管單位:云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5110
國內刊號:53-1003/C
郵發(fā)代號:64-12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5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聯(lián)系方式
英文名稱: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5285
國內刊號:35-1016/C
郵發(fā)代號:34-42
發(fā)行范圍:
創(chuàng)刊時間:195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聯(lián)系方式
1、《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
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yōu)秀的期刊。學科范圍:理、工、農、林、醫(yī)及管理科學。來源期刊表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庫期刊:645種(以*號為標記);擴展庫期刊:351種。該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后期績效評估等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查詢庫。
2、《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shù)據(jù)庫》
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收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1200多種。學科范圍:自然科學領域各個專業(yè)。該數(shù)據(jù)中心每年根據(jù)數(shù)據(jù)庫論文收錄數(shù)量國內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各單位、各部門科技排名情況。我??萍继幑嫉?ldquo;北京交通大學論文分類標準”中理工類中文期刊即參考了該數(shù)據(jù)庫收錄核心刊情況。
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編纂。收錄中文核心期刊1571種。學科范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個專業(yè)領域,分屬七大編75個學科類目:第一編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第二編經濟第;三編文化、教育;第四編自然科學;第五編醫(yī)藥、衛(wèi)生;第六編農業(yè)科學;第七編工業(yè)技術。每種核心期刊均有詳細的書目信息和對期刊內容的簡單介紹。該“核心刊目錄”綜合性強,在高校范圍內影響很廣泛。
[論文摘要]學科建設是本科院校專業(yè)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但近年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忽視學科建設的傾向,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學科建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清。筆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從六個方面指出學科建設在本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扼要闡述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
對于一所本科院校來說,沒有一流的學科建設,就沒有一流的教學質量。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學科意識不強的傾向,這導致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至今依然十分薄弱。以下就忽視學科建設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為什么要開展學科建設和如何開展學科建設闡述個人見解。
一、導致忽視學科建設的主要原因
1.把學科建設等同于科學研究,認為是研究型大學的事。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按照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恰恰相反,是從研究到科學再到學科的形成??茖W是在研究的基礎上,與宗教相對稱,從哲學分離而來。即由古典哲學劃分為自然哲學和倫理哲學兩部分,而后從自然哲學中分離出自然科學,從倫理哲學中分離出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在形成過程中繼承和包含了倫理哲學部分)??傊?,科學屬于哲學范疇,其構成要素是思維和方法。而學科是高等教育學研究的范疇,特指學校為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而搭建的平臺,學科的構成要素是學者、學術信息和學術物質資料,凡是具有相同觀念、方法和主要研究目標的事物構成一個集群,形成同一學科。因此,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特有的,是承載大學基本職能的平臺,它不僅是基本的學術組織,更是開展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的實體。
2.少數(shù)“權威”的誤導,使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模糊了學科和專業(yè)的區(qū)別。有少數(shù)專家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評建工作會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工作是抓專業(yè)建設,使得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誤認為教學型本科院校沒有學科建設的任務。實際上,本科院校專業(yè)建設的核心是學科建設。國家一級學術研究機構、中國高教研究會主辦的國家級核心學術期刊《中國高教研究》,自2006年起專門增設了“評估與學科建設”欄目,學科建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另外,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從專科升格建立,在建校之初的教育觀念大討論中,曾充分論證了本科與??剖莾煞N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其本質區(qū)別在于本科是學科建設,??剖菍I(yè)建設,這是由學科與專業(yè)的不同內涵決定的。但近年來,由于某些輿論的誤導,使上述概念又變得模糊起來。為此,有必要再次對學科與專業(yè)的概念做出簡要闡述。
學科是在科學發(fā)展中不斷分化、整合而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當科學發(fā)展到某一階段,人們會把某些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歸結在一起,形成一個信息群,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領域,并把這一特定的領域作為科學研究對象,就形成了學科。因此,學科是按科學分類得出的具有獨立的知識體系。學科有三個基本特征:學術性、系統(tǒng)性和內在邏輯性。專業(yè)是一種課程的組織形式。教育部在1998年頒布本科專業(yè)目錄時(以下簡稱“98目錄”)指出:“專業(yè)設置是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重要標志。”專業(yè)的基本特征是:職業(yè)性和組織建構性??梢钥闯?,專業(yè)是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根據(jù)社會人才需求而設置的課程組合,專業(yè)可以由一個學科組成,也可以跨幾個學科。而學科是專業(yè)建設的基礎和平臺,學科建設支撐了專業(yè)建設,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專業(yè)建設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學科的交叉與發(fā)展或新興學科的涌現(xiàn)又不斷托起新的專業(yè),甚至產生新的行業(yè)和新的產業(yè)(例如專家已把信息科學所帶動的信息產業(yè)稱為第四產業(yè))。由此可見,??茖W校強化專業(yè)建設,其本質是架構建設,其內涵是課程建設(理論課、實踐課);而本科學校強化學科建設,實質上是在更深的層次上推動專業(yè)建設。
3.專業(yè)快速擴張所帶來的短期效益,使新建本科院校形成重專業(yè)、輕學科的氛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擴大本科專業(yè)數(shù)量,盡快做大規(guī)模的任務。因此,往往是只要有幾個專業(yè)課教師就考慮辦新專業(yè)。不僅忽略了是否有社會人才的需求,更沒有考慮一個本科專業(yè)的設置是否需要相關學科支撐。這使得一些院校新辦專業(yè)的目標定位模糊,內涵雜亂無章,知識體系不完整,成了一堆課程的大拼盤。由于缺少學科意識,很難認真分析研究某一專業(yè)人才所必需的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因而不可能科學合理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計。實際上,除少數(shù)基礎學科專業(yè)外,絕大多數(shù)應用類專業(yè)都包含兩個以上主干學科。比如按教育部98目錄規(guī)定,經濟學門類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專業(yè)主干學科是經濟學和統(tǒng)計學;教育學門類的學前教育專業(yè),主干學科是教育學和心理學;工學門類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主干學科是化學和化學工程與技術,等等。綜上所述,學科知識反映的正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要求的核心知識。雖然各學科彼此相對獨立,但為了實現(xiàn)某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學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構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認識不到學科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學科建設對于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意義,僅僅就專業(yè)而抓專業(yè),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
二、學科建設在本科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本科院校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科建設在本科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以歸結為以下六點:
1.學科建設是專業(yè)建設的核心內容。前面已經講了學科與專業(yè)的關系,教育部98目錄對所有本科專業(yè)都規(guī)定了主干學科、主干課程和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正是強調了每個本科專業(yè)的核心知識(課程)和關鍵能力。本科的專業(yè)教育,正是將專業(yè)主干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按照人才培養(yǎng)的不同規(guī)格要求,劃分成若干部分,以課程為載體傳授給學生的。因此,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有利于把握核心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突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點和主干。
2.學科建設不僅追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而且追求知識的創(chuàng)新性,這有利于本科人才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本科人才與專科人才在培養(yǎng)模式上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引導學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單純要求學生“思考什么”,這正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掌握創(chuàng)新方法,這兩者都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和示范。教師在學科建設中對知識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把握,以及不斷開展的學術研究對學生的啟迪和引導都將發(fā)揮關鍵作用。
3.學科建設不僅強調廣泛開展學術研究,而且強調學術應用和成果轉化,有利于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學科建設的內涵是學術研究和應用,不僅對教師提出較高要求,而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必然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證明,凡是有研究項目的教師,帶項目指導學生做的畢業(yè)論文(設計),在論文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4.學科建設促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有利于形成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和特色。學科建設的任務之一就是學科結構整體優(yōu)化,進而促進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這就要求從宏觀上更好地把握基礎學科、主干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使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自然學科和人文社會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形成學科的集群優(yōu)勢,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
5.以學科建設為載體,有利于強化本科院校的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本科院校系、部、教研室設置以學科為基礎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因為學科的核心要素是學者、學術信息和學術物質資料,這必然構成一個集合體,由這三者的集合構成本科學校建設的基本學術單元,有利于強化學校的學術研究實體,打造優(yōu)勢學科,為整個學校建設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6.加強學科建設有利于搭建校際交流合作的平臺。大學的特點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在這個大系統(tǒng)中,只有學科才有可能構成符合邏輯的子系統(tǒng)。因為學科是具有相同觀念、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目標的學術集群,大學之間,大學與社會之間,都是以這樣的子系統(tǒng)交流合作的。
總之,在國際范圍內,用學科建設水平來衡量高等教育本科的辦學水平已形成廣泛的共識,同時,不斷提高學科建設水平也是提升辦學層次的重要標志。
三、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
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處在起步階段,工作千頭萬緒,任務十分繁重,應首先抓好以下四項內容:第一,組建學術團隊——往往是逐漸整合形成的。第二,凝練學術研究方向。要做到四個結合,即辦學歷史、辦學定位、學者興趣和地方需求的結合。第三,制定學科建設規(guī)劃。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重點考慮學科結構的逐步優(yōu)化,引領人才培養(yǎng)形成優(yōu)勢特色,統(tǒng)籌兼顧,系統(tǒng)思考。第四,建設學科物質平臺。要分清主次,遴選重點,加大投入,逐步積累。
上述四個方面的建設,實際上是在積極開展教學和學術研究的進程中逐步完成的。而對于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學術研究起步比較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使學術研究順利開展起來并逐步深入呢?根據(jù)筆者所在學校的經驗,一方面要抓住每一次機會,積極申報項目;另一方面可以從指導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設計)起步,要求教師把每一次指導學生論文都當做項目申報的預備工作,不斷積累,最終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優(yōu)勢。
[參考文獻]
英文名稱:Academic Monthly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439-8041
國內刊號:31-1096/C
郵發(fā)代號:4-72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聯(lián)系方式
摘 要:《文心雕龍》中的“道”的意義一直為龍學所爭論的問題,筆者認為書中的“道”包含思想之道、美學之道和文章學之道,劉勰從儒家、道家思想入手,通過中國古典美學思想來描述了如何創(chuàng)作文章。
關鍵詞:道;文心雕龍·原道 ;文心雕龍·征圣;文心雕龍·宗經
一、文心雕龍簡介篇
《文心雕龍》為古代文學理論著作,作者劉勰,成書于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全書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佛兩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 本質及其創(chuàng)造、鑒賞的美學規(guī)律,在文中被其稱之為“道”,何為道,本文從《文心雕龍》之樞紐進行一一論述。
二、文心雕龍·原道篇
《原道》篇在《文心雕龍》中,位居“文之樞紐”之首,專門論述“文”的本原問題,使之作為“言為文之用心”的理論基礎,突出地表現(xiàn)了劉勰論文的最根本的觀點和主張,可謂《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的核心,一向為文心學者所重。《原道》的道,似應從兩個不同的層次上去把握。在哲學的層次上,道包括相互對立的兩重涵義:一是指“自然之道”,一是指“神理”。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而作者卻同時把它們用作自己論證的哲學前提。這反映了劉勰世界觀的矛盾和復雜性。這個層次意義上的道,比較容易被注意到,研究者、注釋者們所說的“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以及“自然之道”等等,大都是就這個層次意義上的道而言的。
《文心雕龍·序志》云:“《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是說寫作《文心雕龍》要以道為根本、為指導思想,故而有《原道》之作;而《原道》之作顯然是為了把這個道推出來,把這個指導思想確立起來。“原道”者,推原文道之謂也。因此,我以為閱讀《原道》決不能忽略這個意義上的道,篇名《原道》的道更是專指這個層次的道而言。清代歷史學家、思想家,《文史通義》的作者章學誠在《與陳鑒亭論學書》中寫道:“道無不該,治方術者各以所見為至。古人著《原道》者三家,淮南托于空蒙,劉勰專言文指,韓昌黎氏特為佛老塞源,皆足以發(fā)明立言之本?!彼鶕?jù)自己對道的理解以及對三家《原道》的比較,明確指出劉勰《原道》之作是專門論文的要旨的,這要旨是作者潛心治文、“以所見為至”而做出的最高理論概括,也就是他所要推原的道。章氏之說,我深表贊同,道出了《原道》主旨所在,是頗有見地的。不言而喻,對于這個層次上的道,是不能歸結為“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以及“自然之道”等等的,因為這些個道,按一般的理解,分別屬于哲學、政治倫理學、宗教學的范疇,而并不具有文章學、文藝學的意義。
三、文心雕龍·征圣篇
劉勰在《原道》篇中提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論斷,在這個“道——圣——文”的公式中,“圣”是“道”與“文”的中介,這個中介就是作家、作者,所以《征圣》篇可視為作家論或作者論之綱,其觀點貫穿于全書。
“道沿圣以垂文”。道因圣人才能體現(xiàn)、表現(xiàn)于文章之中。圣人要寫出這種反映自然之道即客觀規(guī)律的文章,必須先認識自然之道,即了解客觀事物。所以要像圣人那樣“識道”,是“師乎圣”的根本。
“圣因文而明道”。圣人通過文章以闡明自然之道?!白R道”是“明道”的前提,先要有所“識”,才說得上有所“明”。圣人識了道只是裝在肚子里而不明之于口、明之于文,又有什么意義呢?那樣圣人也就不成其為圣人了。
總之,《征圣》篇所揭示的三條寫作原理和規(guī)律,是《征圣》篇的理論精華所在,是劉勰對先秦至魏晉以來中國古作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是劉勰對中國文章寫作理論的重要貢獻。這三條寫作原理和規(guī)律,對于我們當今進行各種寫作實踐活動,無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或是一般的文章寫作,也都具有積極的理論指導意義。正驗證了《征圣》總結性贊語的最后兩句“百齡影徂,千載心在?!保ò贇q圣人雖然如影逝去,千載之后精神依然存在)這是贊頌圣人的精神隨其留下的文章永垂不朽的。圣人不朽,圣文不朽;圣文不朽,圣人不朽。人或文能否不朽,主要是看是否能代表、反映時代,經得起歷史考驗,否則均只能曇花一現(xiàn)。
四、文心雕龍·宗經篇
《宗經》篇是“文之樞紐”的第三篇,按劉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思想邏輯,《宗經》乃是《原道》和《征圣》的結穴?!鞍唇涷灳暋钡摹墩暋菲鸵澜洷骝}的《辨騷》篇,則是以經典為坐標、從反面立論,對《宗經》篇的補充?!蹲诮洝诽幱凇对馈贰ⅰ墩魇ァ分?,屬于論文敘筆的文論體,這樣的安排劉勰是深有用心的。其思路框架大體是“道沿圣以重義,圣因文而明道"。故《宗經》篇在“文之樞紐”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文心雕龍》整個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
“辭約旨豐,事近而喻遠”說明經書是“銜華佩實”的,強調經書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笆且酝唠m舊,余味日新,后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謂太山遍雨,河潤千里者也”劉勰在此充滿激情地陳說經書的價值,經書雖然是過去時代的產物,但是它們的意味卻是常新的。無論前人還是后人,凡是為文立言都會受到影響。劉勰把五經當作永恒的文學經典,強調其“立言不朽”的價值,是很有道理的。經乃“道心”的杰作;經亦為“道之文”人間的杰出代表;經的“立言不朽”意味著“文學”乃“立言不朽”之物。他們皆為時空的產物,是在時間和空間中被反復考驗、被反復選擇和確認的產物,反過來又超越時間和空間而存在,具有不朽的性格,是永恒的。
因此,劉勰篇末點題,提出為文“宗經”的主張,而且分析為文“宗經”的六種具體好處,即“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保ā蹲诮洝罚┊斎粍③倪€指出了他為文“宗經”的直接意圖,“勵德樹聲,莫不師圣,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是以楚艷漢侈,流弊不還,正末歸本,不其懿歟!”(《宗經》)時人作者寫作立言之時如果能夠“宗經”,就能夠糾正“楚艷漢侈”的流弊,回歸文章寫作的正道,從而立言不朽。
五、結語
《文心雕龍》這部理論巨著中,儒家中庸原則是貫穿《文心雕龍》全書的基調。劉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學范疇都是成對的,矛盾的雙方雖有一方為主導,但他強調兩面,而不偏執(zhí)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務折衷”,在對道與文、情與采、真與奇、華與實、情與志、風與骨、隱與秀的論述中,無不遵守這一準則,體現(xiàn)了把各種藝術因素和諧統(tǒng)一起來的古典美學理想。同時劉勰特別強調同儒家思想相聯(lián)系的陽剛之美,表現(xiàn)出企圖對齊、梁柔靡文風進行矯正的傾向。他關于“風骨”的論述集中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文心雕龍》中雖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但構成它的文學思想綱領及核心的,則是儒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認物質世界存在的真實性,卻認為在客觀現(xiàn)實世界之外,有一個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這個“道”或“神”是決定客觀世界一切變化的無形的﹑最終的依據(jù)。
在文章學、文藝學的層次上,“道”是指文質兼美、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或客觀必然性。它在文中表現(xiàn)為結論、為論證的結果。這個層次意義上的道,往往為研究者、注釋者所忽視,有人雖然注意到了,但也并不視之為道。其實,它也是道,是文道,即屬于文章學、文藝學范疇的道。作者請來“自然之道”、“神理”一類哲學范疇的道,正是為了推導出這個文章學、文藝學范疇的道。(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藝術百家》;學術影響力;網絡傳播;引證;被轉載情況
中圖分類號:G237.5文獻標識碼:A
A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LU Hu
《藝術百家》是江蘇省文化廳主管、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藝術類綜合性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行渠道廣泛,在國際、國內學界和同行業(yè)中擁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本文根據(jù)中國知網的科學文獻計量評價平臺和引文數(shù)據(jù)庫2003-2009年的有關數(shù)據(jù),結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的資料,運用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方法,分析《藝術百家》的網絡傳播、引證和被轉載情況,以定量分析該刊的學術影響力。
一、網絡傳播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2005-2008年《藝術百家》在紙本發(fā)行無大變動的情況下,網絡下載頻次增長了近4倍,這顯示了網絡傳播的巨大威力。網絡傳播使《藝術百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傳播范圍覆蓋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表1)。
當然,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限制,《藝術百家》主要的讀者還在漢語文化圈內。表2顯示《藝術百家》的主要讀者是在中國大陸和港臺。
從表3中國大陸各地下載量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藝術百家》在北京、江蘇、廣東、湖北四地的下載量比較大,主要因為這四地經濟、文化都比較發(fā)達,高校云集,《藝術百家》應加強在這四地的宣傳、推廣工作,同時挖掘山東、上海、四川、陜西等地的讀者潛力,擴大讀者范圍。
從表4被訪問學科下載量對比表中可以看出,戲劇影視類是《藝術百家》下載量最多的學科,這與學術界公認的《藝術百家》是戲劇類權威期刊的觀點一致,《藝術百家》被遴選為戲劇類中文核心期刊有著文獻計量學的依據(jù)。
從表5可以看出,《藝術百家》影響力大的文章主要屬于其優(yōu)勢學科戲劇影視類。
二、引證分析
1.引文分析
引文情況是從期刊的文后參考文獻統(tǒng)計中得出的,而參考文獻反映了作者在學術論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吸收或利用早期研究者的概念、方法、技術等方面的情況。從圖2可以看出,《藝術百家》2004-2007年的引文量變化不大,但2008年的引文量上升較快,根據(jù)《藝術百家》各年的載文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2004-2007年每篇文章平均不到1個參考文獻。翻閱其紙本期刊可以發(fā)現(xiàn),2008年之前的各期引文極少,有的甚至沒有參考文獻,2008年該刊注重學術規(guī)范,參考文獻比較齊全,引文量回歸到比較正常的數(shù)值。
從圖3可以看出,《藝術百家》被引用量逐年上升,顯示其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
2.各類引證指標分析
(1)從表6可以看出,近年來,《藝術百家》載文量較大,反映其內容不斷豐富,體現(xiàn)了核心期刊信息集中度高的特點,對于讀者而言,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時間、金錢等)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影響因子。影響因子(IF2)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傳統(tǒng)期刊評價指標,也是SCI、EI、CSSCI的國際通行指標依據(jù)。此項指標是《藝術百家》期刊前兩年發(fā)表的論文在統(tǒng)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shù)與《藝術百家》前兩年發(fā)表的論文總數(shù)之比。一般說來,影響因子越大,期刊整體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作用也越大。根據(jù)表格內的數(shù)據(jù)分析,《藝術百家》近五年影響因子上升6.52倍,較上一年度(2008-2009)變化倍數(shù)為1.8。根據(jù)變化分析,《藝術百家》整體學術影響力迅速躍升,特別是在近一兩年內,正逐步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
(3)基金論文比?;鹫撐谋戎钙诳?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這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從表6可以看出,近年來,《藝術百家》的基金論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反映其學術水平不斷進步。從表7可以看出,在《藝術百家》刊載的各類基金論文中,國家社科基金論文被引頻次最高,應當加強該類論文的約稿力度。
(4)總引用頻次指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tǒng)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shù)。這反映了期刊的長期影響力。從表6可以看出該刊的長期影響力在顯著上升。在載文量變化不大的前提下,總引用頻次的迅速增加反映了該刊學術影響力的快速擴大。
(5)他引總引比指期刊所發(fā)表的文章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比例。這個比值低則說明期刊的自引率高,根據(jù)文獻計量學的理論,不能低于80%。從表6中可以看出,《藝術百家》很少
三、被轉載情況分析
有自引,但也說明其論文的關聯(lián)度較弱。
(6)即年指標和Web即年下載率。即年指標又稱當年指數(shù),指某期刊在統(tǒng)計當年的被引用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當年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Web即年下載率指某期刊統(tǒng)計當年出版并被全文下載的篇次與當年出版并上網的文獻數(shù)之比。這兩項指標反映了期刊的時效性,從表6中可以看出,《藝術百家》的時效性不強,但趨勢是在上升。
學術期刊所刊載論文被其他報刊的轉載情況是反映該刊學術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
刊信息檢索中心提供的資料來看(圖4)(2009年被轉載情況為截止目前的不完全統(tǒng)計),《藝術百家》近幾年發(fā)展迅猛,學術影響力迅速擴大。
圖4非常清晰地表明,《藝術百家》學術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始于2007年,由于《藝術百家》載文量較大,根據(jù)該刊近年來發(fā)展勢頭可以判斷,該刊被轉載量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四、結語
根據(jù)以上對《藝術百家》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該刊近年來網絡傳播中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拓展,各項引證指標均不同程度地上升,被轉載情況良好,發(fā)展勢頭迅猛,反映了該刊在編輯隊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讀者的有力支持下,辦刊質量不斷提高,其信息傳遞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不斷增強。當然,在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著錄和基金論文的刊發(fā)方面,該刊仍需努力;畢竟,打造頂級的精品期刊非一日之功。(責任編輯:高笑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