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5 15:4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權的重要保障體系。在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學生各種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形成個人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的保障。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討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措施。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心理健康
一、引言
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教育,即實現(xiàn)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提升。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學校,更是要注重學生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進而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防治,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由此可見,探討特殊教育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我們都知道,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他們會比較悲觀,且心靈也比較脆弱,再加上受家長以及學校的保護,他們通常與社會沒有太多的接觸,因此當進入社會以后,接觸到復雜而又新奇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很容易產(chǎn)生道德偏差,進而影響三觀的正確樹立,因此,良好的德育教育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一些正確的德育教育的開展還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進而糾正他們的思想,實現(xiàn)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
2、實現(xiàn)心理疏導
面對社會復雜的環(huán)境以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很多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會感覺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因此有很多的孩子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更是有很多孩子存在自閉心理,不喜歡與他人接觸,更不喜歡和他人袒露心扉,這時,良好的心理教育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打開心扉,讓他們開始接受外面的世界,與外面的人和事進行接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別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不要自卑,進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溫暖,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同時也實現(xiàn)心理問題的改善以及糾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開展到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教育性的原則
所謂教育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時,一定要要時刻秉承教育為先的思想,在調(diào)節(jié)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增強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培養(yǎng)。
2、全體性原則
所謂的全體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時,一定要保證面對全體的學生,不可以單獨面向某一位學生,也不可以只針對部分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且教育的內(nèi)容要考慮到全體學生共同擁有的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3、差異性原則
所謂的差異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jù)這些差異性開展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教育方法,進而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德育教育的全面指導。
4、主體性原則
該原則指的是在對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以學生作為指導中心,以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主體,每一項工作在開展之前都要先考慮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是否是具有一定的好處的,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5、保密性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問題也屬于學生的個人隱私問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單獨針對某個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承保密性原則,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以及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保密,進而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名譽等都不會受到影響。
四、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措施
1、提升教師的教育意識
受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卻忽略了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指導以及德育教育,因此,若想糾正這一現(xiàn)象,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展學生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教師的教育意識。學??梢酝ㄟ^會議以及宣傳會的方式加強對于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工作的宣傳,提升教師的道德教育意識以及心理教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這兩項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外派教師到一些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開展比較好的學校去進行學習,進而實現(xiàn)教師自身教育素質(zhì)的提升,為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2、采用多樣化的道德教育開展措施
針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相關的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多媒體教育法、實踐活動教育法以及宣講教育法等等。其中,多媒體教育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大家展開德育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們播放“感動中國”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去觀看那些感人的事跡,進而讓他們感受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一系列與道德以及法制相關的節(jié)目,進而提升大家的道德意識,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滲透。實踐教學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展開學生的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募捐活動或者是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的活動,進而提升大家的道德意識。宣講教育法則比較簡單,主要指的是可以通過開展宣講會的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多樣性的,首先可以利用網(wǎng)絡的方式開展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最方面的一種方法,畢竟如今的網(wǎng)絡技術如此發(fā)達,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囊粯邮褂霉ぞ?,可以制作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相關的PPT轉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其次可以建立心理問題咨詢平臺,這樣大家有什么問題就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咨詢,既可以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善以及指導,又可以保證大家的隱私,可以一舉多得。當然也可以采用宣講會等方式,還可以采用宣傳手冊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問題的疏導,同時,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給予自己的愛與溫暖,提升學生的歸屬感,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健康的發(fā)展。
五、結束語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一項長遠而富有意義的工作,在德育教育的路途上,教育者們要重視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特殊學生作為教學目標,把培養(yǎng)能夠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人才作為追求,不斷探索特殊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新方法與新途徑,為特殊學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做出一份貢獻。
作者:王小麗 單位:內(nèi)蒙古特殊職業(yè)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遼寧大學,2015.
[2]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
[3]隋海嬌.我國當代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
通過這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我受益匪淺。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但當我步入大學校園之后,各種曾經(jīng)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都涌現(xiàn)到了我面前,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其實還是很脆弱,一旦沒有把控好自己的情緒,就會面臨崩潰。原本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結果發(fā)現(xiàn)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還是很多的,讓自己感覺有些受挫。同時社團、學生會等組織的活動讓我覺得自顧不暇,很難在一周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亂糟糟的,心情也經(jīng)常有很大的起伏。
我們的彷徨與失措,是因為我們對于未來有著諸多不確定的幻想,我們希望自己能過得好,卻也不甚明晰何為“過得好”。我們對現(xiàn)今不滿,卻又不知該如何改變,面對現(xiàn)實只覺無力,初次接觸到社會便明白自己力量的渺小。明明平凡,卻又不甘于平凡,想要擁有自己的人生,卻又毫無方向,看著自己如一滴水沉入大海,無波無瀾,想要掙扎濺出自己的水花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真的只是一滴水。
但是隨著課程的開展,我漸漸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疏導、防范這些心理障礙,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快樂地度過這四年時光。當然,幾乎每一個大一新生都會經(jīng)歷,面臨這些問題的不止我一個人。我發(fā)現(xiàn)和大家一起相互交流是解決心理障礙的十分重要的方式??赡艹跏即蠹視X得不好意思,比較排斥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但其實隨著時間推移,大家便能加強這種心理疏導,甚至于交個朋友,使得這門課的課堂參與度越來越高。
記得有一節(jié)課老師給我們播放了《美麗心靈》,其實這已經(jīng)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電影,但仍舊有很大的感觸。豆瓣的影評里有這么一條:“游走在夢與現(xiàn)實之間的確危險,無異于在地獄與天堂之間徘徊。然而夢筆生花,以夢為馬,踮起腳尖就能更貼近天堂?!蔽覀兪桥杂^者,站在這個角度,看著納什的世界,就像是一場夢與現(xiàn)實的轉角處,難以真實觸摸到現(xiàn)實的確切感覺。是愛的力量,讓納什通過頑強的意志,分辨出真實與虛幻,真與假。正如納什為國家的英雄主義、艾麗莎對納什無限的愛,電影的主題也由此突出——正是他們都擁有的美麗心靈,才能最終在精神分裂的懸崖上重歸現(xiàn)實。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我們遇到了多困難的窘境,我們的意志永遠不會拋棄自己。一個失去了意志的人就相當于失去自己的生命;而一個意志強大的人則可以戰(zhàn)勝困難,讓意志伴隨我們走向未來,觸碰屬于自己最燦爛的陽光。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述評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結構、活動形式相對規(guī)范、穩(wěn)定的標準樣式。模式有助于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發(fā)揮,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本文對近幾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梳理、概括,并提出了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能的發(fā)展趨勢。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類
(一)從學科角度出發(f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從學科角度出發(fā),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為四類:醫(yī)學模式、社會學模式、心理學模式、教育學模式。
1、醫(yī)學模式
醫(yī)學模式是指人類在認識自身健康與防治疾病過程中對醫(yī)學問題的整體思維方法。目前,醫(y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yī)學模式轉變?yōu)樯?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的是少數(shù)已患有心理疾患的學生,可以通過專業(yè)化的醫(yī)學治療和心理治療消除其心理疾患。
2、社會學模式
社會模式是一個民族、國家或國家群體根據(jù)國家的基本國情,扎根于民族文化價值標準,形成一定歷史時期的發(fā)展道路和調(diào)節(jié)運行機制的式樣。制定適應于本國國情的、適應現(xiàn)實狀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學模式
心理模式是指人們通過經(jīng)驗、訓練和教導,對自己、他人、環(huán)境以及接觸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1]主要通過開設心理學課程、心理宣傳周活動等各種形式,傳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學生高度關注和重視心理健康,預防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4、教育學模式
教育學模式重在教育、預防和發(fā)展。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張沖、孟萬金等[2]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為國內(nèi)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國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國內(nèi)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輔導式、四結合式、五結合式、六結合式、系統(tǒng)式。國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包括發(fā)展性輔導式、輔導一的式、輔導一心理教育式、輔導一全員服務式。
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類從學科角度出發(fā),宏觀上把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立體網(wǎng)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也可歸類為以上模式。
(二)從研究對象角度出發(f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有些研究針對不同研究對象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根據(jù)年齡提出了大學生、中小學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據(jù)被試特征提出了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貧困生、高職殘疾學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發(fā)點是針對特定人群設計的,其中加入了對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和考慮,更加極有針對性。但其基本模式是與基于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似的。
(三)從媒介出發(f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
目前可分為常規(guī)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常規(guī)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人與人在真實的世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則是在虛擬網(wǎng)絡中建構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型。
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廣大學生接受,它速度快、信息量大、覆蓋范圍廣,讓更多的師生受益,而且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更有助于學生心靈上的開放。如,“教師-學生-家庭”有機結合與開發(fā)模式包括教師、學生、家庭三大心理健康系統(tǒng)[5]。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心理健康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評價與展望
以上不同角度分類的模式各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發(fā)展趨勢。
首先,在教育目標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最初的心理矯治發(fā)展為心理預防,然后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心理發(fā)展。目前的模式都是以心理發(fā)展為中心,兼顧心理矯治與預防。這反映到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上就是,在基本的模式上,重視了對特殊群體的研究和關注。如,對貧困生、學困生單獨的有針對的輔導。
其次,現(xiàn)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單一向多模式逐漸融合發(fā)展。在日常的教育途徑上,大都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內(nèi)個人、宿舍、班級、院系組成系統(tǒng)。學校外個人、學校、家庭、社區(qū)組成系統(tǒng)。心育、德育、學科教育和校園文化相互滲透。整合心理咨詢(輔導)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課外心理實踐活動三種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實組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
最后,為了符合實際的需要,符合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中會進行網(wǎng)絡心理教育模式和本土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這將大大促進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發(fā)揚中國的優(yōu)良文化,結合實際因材施教,更好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結合前人研究整理出一個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分為四個層次:心理咨詢與治療層、心理健康知識層、心理潛能開發(fā)層、心理健康研究層。心理咨詢與治療層主要是醫(yī)學與社會模式,針對的是個體心理疾病的治療和個體心理問題的解決,面向的是已存在問題的小部分群體。心理健康知識層主要是心理學和教育學模式,主要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面向的是全體,是一種知識的普及。心理潛能開發(fā)層主要是心理模式,是讓學生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自我,面向全體學生,也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心理健康研究層不能脫離以上三層存在,它是在以上三層的基礎上存在的。它通過對以上三層的研究,形成相關理論成果;以上三層則通過實踐檢驗并修改研究,從而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P18
[2]張沖,孟萬金. 國內(nèi)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6(3):34-37
[3]賀欣榮.多維立體的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實踐[D].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4] 傅君芳,林建君.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模式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2):91-94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交流;檔案
中圖分類號:G444;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08-01
班主任的工作內(nèi)容較多,具體包括班級管理、德育等。在具體工作當中,班主任還需要運用到很多理論知識,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等。目前,很多學生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應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健康的心理。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班主任的工作成效。本文對班主任在具體工作中如何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論述。
一、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是班主任必須要掌握的一門知識。目前,一些班主任并不是心理教育專業(yè)出身,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方面也不夠廣泛和牢固。為更好地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課余時間,班主任可通過網(wǎng)絡瀏覽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理論知識。發(fā)現(xiàn)對自身工作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班主任可用筆記本記錄下來,閑暇時反復閱讀,充分了解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除此之外,班主任應購買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yè)書籍,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這樣,班主任通過長期堅持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會越來越多。在日常工作中,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班主任便可利用自身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通過交流了解學生心理問題
班主任的工作內(nèi)容較多、工作負擔較重,在此種情況下,一些班主任并未對學生心理問題予以足夠重視,甚至嚴重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有失偏頗的,不利于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為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須與學生積極溝通交流,通過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在交流過程中,班主任應盡可能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零距離交流,讓學生感到班主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們的朋友。這樣,學生方能真正向班主任敞開心扉,表明自己的心跡。通過與學生的長期溝通交流,班主任很容易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俗話說,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因此,班主任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與學生保持溝通交流。
三、積極給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有的放矢。為更好地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給班級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心理健康檔案建立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心理健康檔案的內(nèi)容一部分應由學生自己填寫。班主任可定期或不定期將心理健康檔案發(fā)放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nèi)鐚嵦顚懽陨斫螘r間的心理健康狀況。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填寫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當然,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外是保密的,僅學生本人可以翻看自身的心理健康檔案。有了心理健康檔案之后,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班主任也可以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幫助每一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有效解決和突破心理問題。
四、ρ生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可采用如下兩種重要方式。第一,對學生統(tǒng)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周一班會期間,班主任可對學生統(tǒng)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給學生閱讀一些心理健康相關的優(yōu)秀文章,給學生講述一些不良心理案例讓他們討論等。對全班同學統(tǒng)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對班級學生有區(qū)別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個體之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差異,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差別。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做到區(qū)別對待,并根據(jù)不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靈活采用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總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總體上應主要采用統(tǒng)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兩種。
五、結束語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應把握好如下幾點: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交流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給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只要能認真做好上述幾點,心理健康教育一定可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得以有效滲透。目前,國內(nèi)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的研究越來越多,廣大教師應從多方面去研究,從而不斷豐富相關理論與實踐,在具體工作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宋陽.淺談影響班主任心理健康的原因[J].職業(yè)技術,2016(10).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基本情況
1.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以兼職為主。專職教師少
在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27所高校中,除1所高校信息不詳之外,其它26所高校共有專、兼職教師160人,平均每校6.15人。其中,專職教師47人,占29.38%,平均每校1.81人;兼職教師113人,占70.62%,平均每校4.35人。實際上,在26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尚無專職教師,兼職人員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掛名或偶爾參加活動(有先后聘請的)。因此,經(jīng)常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數(shù)有可能還要少。
據(jù)我們的粗略統(tǒng)計,27所高校約有學生516322人,按47個專職教師折算師生比約為1:10986,即平均每個專職教師要面對1萬多學生,這大大超過了一個教師所能承擔的工作量,其教育質(zhì)量能否保證也值得懷疑。
2
.教師隊伍以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醫(yī)學三方面力量構成,且以心理學教育學工作者為主
調(diào)查結果表明,160位專兼職教師中,除7人信息不詳之外,153人中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背景的102人,占66.67%,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22人,占14.38%,有醫(yī)學背景的14人,占9.15%,分列前三位。這一排序與馬建青、王東莉(1995年)的排序不同,他們的排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工作者和醫(yī)學工作者,且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為主。這一結果不同是符合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的,它反映了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專業(yè)化的進程及所取得的成效,是很令人欣喜的。
3.專職教師所學專業(yè)相對集中。兼職教師所學專業(yè)相對分散
本調(diào)查的47個專職教師中,除3人專業(yè)信息不詳之外,44人中有心理學(臨床心理、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教育學學科背景的35人,占79.55%;有臨床醫(yī)學學科背景的5人,占11.36%;有哲學學科背景的3人,占6.82%;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1人,占2.27%。44人所學專業(yè)涉及四個,專業(yè)相對集中,心理學教育學、醫(yī)學、哲學學科背景分居前三位。在本調(diào)查的113位兼職教師中,除4人專業(yè)信息不詳之外,109人中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背景的67人,占61.47%;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21人,占19.27%;有醫(yī)學學科背景的9人,占8.26%;其它專業(yè)(如中文、哲學、數(shù)學、俄語、體育、法律、煤炭)的12人,占11.01%。109人中所學專業(yè)一共涉及10個,專業(yè)相對分散,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醫(yī)學學科背景分居前三位。
4.女性教師多,男性教師少
本次調(diào)查的160位專兼職教師中,女性教師107人,占66.87%,男性教師53人,占33.13%。其中,47個專職教師中,有女性教師34人,占72.34%;男性教師13人,占27.66%。在113位兼職教師中,女性教師73人,占64.60%;男性教師40人,占35.40%。
5.在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中,專職教師多于兼職教師
在本調(diào)查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中,除兩人年齡不詳以外,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68歲。35歲以下教師70人,占44.30%,36~60歲之間的教師87人,占55.06%,60歲以上1人,占O.06%。47位專職教師中,35歲以下的教師29人,占61.70%;113位兼職教師中,除兩位信息不詳之外,35歲以下的教師41人,占36.94%。35歲以下年輕教師的比例,專職教師高于兼職教師24.76個百分點。
6.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超過半數(shù)
在本調(diào)查的160位專兼職教師中,除12人學歷信息不詳之外,有研究生學歷的88人,占59.46%;本科學歷的56人,占37.84%;雙學位的3人,占2.03%;專科學歷的1人,占0.68%。其中,47個專職教師除1人學歷不詳之外,46人中具有碩、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有26人,占56.52%;有本科學歷的17人,占36.96%;具有雙學位的3人,占6.52%。
113個兼職教師除11人學歷信息不詳之外,102人中具有碩、博士研究生學歷的62人,占60.78%;具有本科學歷的39人,占38.24%;具有專科學歷的1人,占0.98%。
7.其他參與人員因校而異
本次調(diào)查中,我們對“除專兼職教師外,你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還有……”作了統(tǒng)計,除3所高校信息不詳之外,24所高校中,四個選項中,選“學生輔導員”的占75.00%,選“班主任”的占54.17%,選“學生骨干”的占66.67%,選“任課教師”的占41.67%。(因每所學??赡苓x擇了兩個以上的選項,因此四個選項的百分比合起來超過了100%)。調(diào)查結果也顯示,不同高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廣泛程度也有所不同。有15所學校選擇了四個選項中的2~3項,占62.50%,有5所學校選擇了四個選項中全部四項,占20.83%,有4所學校在四個選項中只選擇了其中一個選項(學生輔導員或學生骨干)。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在職進修情況
1.專兼職教師進修制度還未形成。兼職教師進修機會更少
關于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進修情況,在問卷調(diào)查的27所高校中,除兩所學校信息不詳之外,專職教師“一年至少保證有一次機會外出進修或參加研討會等”的占60%,“有時有一次機會甚至更多機會,有時一次機會都沒有,沒有規(guī)定”的占32%,“沒有機會”的占8%;兼職教師在這三個選項上的比例則分別為28%、16%和56%??偟恼f來,專兼職教師有一些培訓與提高的機會,但培養(yǎng)的制度還未形成,隨意性較大。相比而言,兼職教師的培養(yǎng)機會更少。本調(diào)查的結果表明,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是以兼職教師為主的,這種使用多而培養(yǎng)少的矛盾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有較大比例的高校還沒有舉措培訓其他參與人員
關于參與人員的培養(yǎng)培訓與提高,筆者也曾作過調(diào)查,除2所學校信息不詳之外,在其它25所學校中,“學校定期舉辦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訓活動”的占44%;“學校分批選派人員接受專業(yè)培訓”的占56%;“學校沒有什么舉措”的占20%(因其中有5所學校同時選了前兩項,所以百分比合計超過了100%)??梢姡趨⑴c人員的培訓與提高上,各高校之間存在差異,有20%的高校還沒有培訓舉措。
在目前我國專職教師數(shù)量嚴重不足、以兼職教師和其他參與人員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下,在培養(yǎng)提高專職教師的同時,更需要加強對兼職教師及其他參與人員的培訓與提高,這是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重要舉措,也關系到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發(fā)展與深化。
三、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本科專業(yè)和研究生學位點建設,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才
目前國內(nèi)一些高等院校已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專業(yè)的學科和研究生學位點,以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如首都師大教育系自1998年起招收學校心理輔導方向的本科生,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2002年增設了心理咨詢本科專業(yè)。然而,這些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規(guī)劃并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本科專業(yè)和研究生學位點,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2.切合實際,按生師比規(guī)定專職教師數(shù)量
教育部出臺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個文件中,除[2003]2號文件外,其它三個文件都強調(diào)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問題。三個文件在文字表述上大同小異,即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yè)互補、相對穩(wěn)定、素質(zhì)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在專職教師的配置上,三個文件都提到“少量、精干”的原則?!吧倭俊笔菙?shù)量規(guī)定,數(shù)量如何規(guī)定,[2001]1號文件中沒有涉及。[2002]3號文件(實施綱要)別提到,專職教師的“數(shù)量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自行確定”。[2005]1號文件中指出,“配備一定數(shù)量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這些提法比較模糊,彈性較大,剛性不足,操作起來不方便。筆者的調(diào)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數(shù)量太少,師生比平均達1:10986,難以滿足日益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日本國立大學每5000~10000名大學生配有1名專職心理咨詢員,而私立大學則每3000~5000名大學生配有一名咨詢員。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輔導與咨詢?nèi)藛T與學生的比例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為1:450,70年代以后下降至1:250至1:300。要解決這一矛盾,筆者認為,各高校要保證足夠數(shù)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現(xiàn)階段可按師生比l:3000~5000配置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培訓質(zhì)量
為了提高專兼職教師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職業(yè)道德以及必備的基本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教育部社政司在天津師范大學設立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各省也設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中心,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訓工作。但根據(jù)被培訓者反映,普遍存在下列問題:培訓內(nèi)容過于注重理論講授,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訓練;缺乏實習督導;案例分析少;培訓時間短,很少有時間讓學習者自己去體驗或彼此分享、督導,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筆者建議:
第一,制訂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培訓計劃包括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內(nèi)容、師資要求、培訓時間、擬達到的效果等,這些都要有詳細的規(guī)定,做到培訓計劃化、規(guī)范化。一個培訓計劃在實施一到二輪后,要廣泛征求培訓人員和被培訓人員的意見,做到及時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培訓包。
第二,開展分類培訓。目前,我國高校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專兼職教師、班主任、政治輔導員、其他任課教師等)的專業(yè)水平及技能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根據(jù)這一現(xiàn)狀,筆者建議,各級培訓部門要針對不同人員,制訂不同的培訓規(guī)格要求,堅持開展分類培訓。按照不同的規(guī)格要求,實施不同內(nèi)容、不同時間的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第三,堅持培訓經(jīng)?;?。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專業(yè)化水平低到專業(yè)化水平高,這一過程是分階段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中間有個過渡階段。我們的方向是通過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完成這一過渡。要達成此目標,除了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引進、充實專業(yè)人才外,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現(xiàn)有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因此,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做好培訓的持久戰(zhàn)準備,督促各級培訓機構將培訓經(jīng)?;?,并長期堅持。
第四,加強技能訓練與實習督導。很多時候,各級培訓機構為了增加規(guī)模效益,培訓班的人數(shù)往往多則超過100人,少則70~80人,加上時間倉促,學員少有機會甚至沒有機會參加技能訓練與實習、督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筆者認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控制承辦方的規(guī)模,一般不宜過大,要合理分配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時間,并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師資的研究能力與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4.協(xié)調(diào)好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工作
2001年3月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最低要求是“取得本專業(yè)或相關專業(yè)中專以上畢業(yè)證書、經(jīng)心理咨詢員正規(guī)培訓達規(guī)定標準學時數(shù),并獲得畢(結)業(yè)證書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對于通過培訓達到上崗要求者,由教育部認定的有關承訓機構頒發(fā)資格證書,逐步做到持證上崗?!憋@然,這兩個規(guī)定分屬于兩個不同的部門,彼此并不互相認定,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教育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必須加強溝通,解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證上崗與現(xiàn)實存在的矛盾。
5.管理激勵,調(diào)動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新的工作,教師需要學習,需要研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管理措施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的參與有學校管理作為保障。如將兼職教師的值班算作其工作量的一部分,并折算為標準學時;咨詢老師的咨詢報酬平均每小時不低于50~60元;學校要對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工作進行考評,對工作突出的老師,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并獲得相應的物質(zhì)獎勵,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資格;學校要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進行資格審查,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崗;凡獲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的老師,可優(yōu)先外出進修、培訓、參加各類學術會議。
6.全員培訓,使每個教師都能擔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2-0230-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萌芽其實在數(shù)千年前就有了,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卻較晚,1984年少數(shù)高校開始建立心理咨詢室,1986年班華教授首次提出“心育”的概念,而直到1993年,我國才有第一個學校心理學的專業(yè)組織,之后慢慢擴散至中小學。1999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zhì)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小學時期是個體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發(fā)展階段。[1]處于青春期的中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處于過渡階段,叛逆心理強烈,情緒管理能力較差,自我概念發(fā)展不成熟,是心理敏感易迷失的時期。從現(xiàn)實狀況看,當今中小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突出,因此對此階段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觀念的灌輸,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就顯得格外重要。然而盡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努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
二、國內(nèi)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存問題
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自20世紀80年代起至今只有20余年的時間,然而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1994年國家正式提出要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各級各類學校及廣大教師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2]。隨著工作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漸顯示出或正在形成一些消極的發(fā)展傾向。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形式化現(xiàn)象
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紀教育發(fā)展與改革運動的一大成果,在某種意義上,它已成為現(xiàn)代學校的重要標志之一[3]。然而仍有一些中小學未領會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僅將其視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梁芹生指出,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不清的現(xiàn)象,導致各校發(fā)展狀況極不均衡。有些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當成擺設,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把一些不相干或不稱職的教師安排當心理輔導教師,他們沒有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無所知[4]。這種似有實無的形式化教育只是勞民傷財,起不到該起的作用。我們應該看到,中小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也同樣需要心理的支持和心靈的溝通,而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前提。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健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應該根據(jù)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來設計,不拘泥于形式,如角色扮演心理劇,教育游戲等等。王曦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小學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高中以體驗和調(diào)適為主。”[5]姚本先指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有很多,而目前國內(nèi)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有明顯的課程化傾向。梁芹生指出,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存在著成人化、課程化、知識化的模式。對于心理學概念的生搬硬套,強制要求背誦或者增設考試,這些做法不僅沒有起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非專業(yè)化
抓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建設是重中之重[6]。當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存在著明顯的從業(yè)資格較低,專業(yè)水平不足的問題。在英美等國,心理健康教育從業(yè)人員要求研究生以上,并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jīng)驗,而在國內(nèi),這項要求是遠遠達不到的。丁園園在對中美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比較時指出,在師資力量上,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師資隊伍薄弱,專業(yè)人員匱乏的問題;在師資水平上,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方面質(zhì)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7]。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相關理論,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并做到身體力行,化解隔閡,內(nèi)外和諧,達到與學生的真正溝通和理解[6]。
4.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對象的片面化
由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理解不夠準確,很多學校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少數(shù)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咨詢上,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對這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少數(shù)學生開展的,忽視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整體,歸根結底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把握不夠準確。魏成菊指出對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理解的偏狹是造成這一偏差的主因[8]。趙蕓指出,教師常常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心理發(fā)展中的弱點和缺陷當成工作的重點,以至于學生誤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才需要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陷入了被動和片面[7]。
三、國內(nèi)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存問題的解決措施
1.加強中小學領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經(jīng)過考試鑒定,對升學考試也沒有直接的決定作用,這就致使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不了解在學校開設此類課程的重要性。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視,也就使得課程的開展流于形式。梁芹生認為,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是決定學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的關鍵[4]。姚本先也認為,要扭轉此局面,關鍵是轉變教師特別是學校領導的教育思想觀念,同時加大評估檢查的力度,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3]。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俗化
為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灌輸相關知識概念是必要的。但在教授這些心理學相關理論時,教師應該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語言,使傳授的知識通俗易懂,符合中小學生接受的水平,以免學生因為知識晦澀難懂而放棄。由于國內(nèi)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較晚,很多技術和理論借鑒了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相對完善的歐美等國,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化
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進行專業(yè)培訓是彌補當前從業(yè)人員資格偏低的有效途徑。結合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加強從業(yè)人員的技能培訓,是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進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廖全明和劉宗法指出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科班式的學校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和半路出家式的繼續(xù)教育培養(yǎng)模式等兩種典型師資培養(yǎng)模式,但存在著與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相脫節(jié)、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與心理咨詢師的培養(yǎng)混為一談等問題,他們提出通過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材教法體系等措施加以解決[9]。
4.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對象的全體化
實踐證明,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體學生為服務對象,同時要重視個別差異[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讓學生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面對各種情境中的生活壓力,更有效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魏成菊指出,“預防問題的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盵8]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都可以看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該是中小學生全體,而不只是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四、總結及發(fā)展新思路
1.總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外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在我國僅有20余年的發(fā)展歷史。20余年來,我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無到有,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與困擾[10]。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實施中的形式化,課程設置的不健全,從業(yè)人員的不專業(yè),以及大眾對其服務對象的認識偏差等。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自己的解決措施,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度,加強課程設置的通俗性,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水平,以及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使大眾對其服務對象為全體中小學生有更深刻的領悟。
2.發(fā)展新思路
積極心理學于2000年在《美國心理學家》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后,逐漸形成一股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11]。積極心理學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強調(diào)采取更科學的方法來挖掘人的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堅定生活信念、尋求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觀念等[12]。在越來越強調(diào)成長和發(fā)展性健康教育的今天,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用于當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葉一舵.我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1997,(2).
[2]周春淼.中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1,(3).
[3]姚本先.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極傾向與發(fā)展趨向[J].中國教育學刊,2000,(4).
[4]梁芹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4,(5).
[5]王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06,(2).
[6]韋磐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2011,(5).
[7]余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獻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8]魏成菊.心理健康教育管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
[9]廖全明,劉宗發(fā).論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6,(11).
[10]葉一舵.我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積極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
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具有一定的積極品質(zhì),這也是輔導員能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是一個能自我導向、生成的整體,提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釋風格,這樣能有效地預防學生產(chǎn)生抑郁的心理,提高學生應對生活壓力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積極的本性,因此每一個個體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對尊嚴、生活的意義、人生目的的追求。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下,輔導員更加注重以學生現(xiàn)有的積極品質(zhì)出發(fā),致力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2]。積極心理學主張輔導員應以積極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學生,且以欣賞、發(fā)展的眼光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良好的品質(zhì),用積極的語言激起學生內(nèi)在的潛力與激情,這樣才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比如,教師可以采用積極心理測量的方法去評估學生的積極心理或消極心理,在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后,可以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等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力量;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積極的心理干預措施,如開展與心理健康有關的講座、知識競賽、心理游戲,給學生進行積極的教育。如此,學生遇到問題時就能以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提高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二、明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輔導員將自己定位為生活輔導員與政治輔導員,部分輔導員也是這樣定位自己,并以此作為開展日常工作的基準。但是,想要真正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若僅有單一的思想教育與簡單的管理手段還遠遠達不到預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為此,高校輔導員還應該將自己準確定位為“心理輔導員”,并根據(jù)這個角色的定位結合積極心理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輔導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去認識思想問題,重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與人格特點,化解心理問題應以德育的高度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與開發(fā)學生的個體潛能[3]。